女人如蝶舞之《诗经》思妇散文
中国自古多思妇,所以每个朝代为思妇代言的作品也就多了起来,一些形像鲜明的思妇便活跃数千年而青春依旧。《卷耳》中的思妇就很典型:“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因为思念心上人,做什么事儿都无心搭肠的,采卷耳采了半天也没有采满一小筐,估计即使采一天也不会采满一筐的,国为她的心早已飞到了那个让她夜思梦想之人的身边去了。她也知道这点,所以干脆就不采了,把筐往大路旁一放,便全心全意地来想心上人。
因思念而废事的女子不只她一个。李白在《长干行》中也写了一个:“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因为思念青梅竹马的心上人,她连门都懒得出了;因为门前少人行,时间一长,台阶之上竟然都生了绿苔!生了绿苔也不能把她从相思之中拽回到现实来,台阶上的绿苔就一直长到秋天,然后便与落叶为伍了。
《卷耳》中的女子还出去干活了,并且还采了小半筐,估计无论如何也简单地梳洗了一下,可是《伯兮》中的女子呢?她连梳洗都懒得做了:“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不过也能理解,都说女为悦已者容,悦已者并不在眼前,打扮了又给谁看呢!“首如飞蓬”,用来刻画思妇是多么的形象啊!虽然这个造型有些不为流俗所认,可是被相思折磨得做出些不合常理之事的女子大有人在。
唐代的金昌绪在《春怨》中写道:“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一个少妇拿着根杆子满院子地追打黄莺!原因就是它惊破了少妇到辽西与心上人相会的美梦!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凤阳士人》中借那个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到何处去的丽人之口塑造了一个思妇的可爱形象:“黄昏卸得残妆罢,窗外西风冷透纱。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闲磕牙?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这要是被不懂思妇之苦的人看了,魂不得吓丢了啊。
古代的男子要为国家服劳役与兵役,一些人为了获取功名也要长年在外奔波,产生大量留守在家的思妇也就不奇怪了。那时交通既不发达,也没有现代电话、QQ、电子信箱等便利的通信手段,想念对方实在想得不行了,就抓只将要迁徙的鸿雁,把信绑在它的腿上,然后放飞了;或者是逮条鱼,把信从它的嘴里塞进肚子,然后把它重新放回到河中。剩下的.就只有天天祈祷了,寄希望它们把信带给远方的人。
远方之人得到信的机会几乎没有,那留在家里的人就只能日思月想了,有时心里还会瞎寻思:是不是那个没良心的看到美貌的女子或是大家的小姐而变心了?《古诗十九首》之一中的思妇便是这样想的: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现代人因交通或通信不方便而产生的思妇基本上是没有了,但思妇仍然存在。
最主要的一种就是因男人真的或是假的要在外面应酬而半夜半夜地或者是整夜整夜地不回家。妻子便变成了思妇,估计感觉与古代的姐妹们无甚两样。
不过也有不同,古代的思妇在见到自己思念的人之后估计只有一种感情:狂喜!而现代的呢?估计见到自己醉醺醺的丈夫时,除了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之外,便是恼怒了,有的用和风细雨式的方式来表示抗议与不满,用脊梁对着他;而有的则是狂风暴雨,对着一心想睡的丈夫便做河东狮吼。
结果呢?除了徒增烦恼并无收效。
唐代无名士在《醉公子》中写道:“门外猧儿吠,知是萧郎至。刬袜下香阶,冤家今夜醉。扶得入罗帏,不肯脱罗衣。醉则从他醉,还胜独睡时。”正是因为会少离多,一个人呆怕了,饱受了相思之苦,所以,即使他烂醉如泥,即使他满身酒气,即使他会吐得一塌糊涂,但是,身边有这么一个人,睡得就踏实!
现代的思妇们,不妨学一学这位女子吧。